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2019)

作者: 时间:2020-05-30 点击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于20192020年入学的专升本学生)

学科门类: 工学__            专业代码: 080714T

 

一、   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于2009年被立项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1年被列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入选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7年被立项为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本专业有在建省级在线资源共享课程和省级示范课程3门,公开出版教材5部;教学资源丰富,拥有专业实验室、双创实验室、众创空间、电子设计竞赛平台、校企合作中心与教学基地,能够保证本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和第二课堂训练的需求;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近百名学生进入川大、电子技大等高校深造,成长为各行业中坚力量,深受企业和社会好评;该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教学科研队伍较为稳定,师资力量雄厚,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并逐步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力创新、主应用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检测控制技术、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良好的表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研发、设计制造、技术管理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五年后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思想政治过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

培养目标2:具有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并以此为基石,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发现、解决工程遇到的问题。

培养目标3:熟练应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具有软件和硬件综合开发能力。

培养目标4: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自我提升能力。

培养目标5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项目开发、管理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以学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总目标,以课程理论教学结合课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渐进性实践培养模式为引导,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能力设计上按照基础专业技能、理论分析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三个层级,为地方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1:个人素养与素质

指标点1.1:政治素养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好地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指标点1.2:职业素质

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勤奋钻研,追求新知;能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宽视野;理解和遵守工程实践中的职业道德、责任及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毕业要求2:专业技能

指标点2.1: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与技术,充分了解本专业知识架构和行业发展动态。

指标点2.2:工程基础知识

具有工程工作所需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专业知识与技能,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指标点2.3: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实验、专题实训、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掌握运用现代工具对工程问题进行建模、仿真的方法与技能;积累一定工程实践经验,具备工程研发、项目管理等相关的综合实践能力;

毕业要求3:综合能力

指标点3.1:应用创新力

能够综合应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采用科学方法和现代工具完成软件/硬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指标点3.2:社会适应能力

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良好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与人沟通、协作等团队精神;

指标点3.3:自我提升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整合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能力。

四、学制与修读年限

2年制本科专业,在校学习年限2-3年。

五、毕业学分

毕业最低总学分84学分其中包括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获得学分不低于1学分(认定标准见附件2)。

六、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名称

总学时

总学分

开课学期

电路分析基础

18

1

双期

C语言程序设计

18

1

双期

模拟电子技术

18

1

单期

PLC原理与系统设计

18

1

单期

信号与系统

18

1

双期

数字电子技术(网)

18

1

单期

工程制图

18

1

双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8

1

双期

EDA技术及应用

18

1

单期

嵌入式系统

18

1

双期

现代通信原理

18

1

单期

自动控制原理

18

1

双期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18

1

单期

通信电路与系统

18

1

双期

数字信号处理

18

1

双期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18

1

双期

电子系统设计

54

3

单期

专题设计

54

3

双期

毕业实习

288

16

单期

毕业设计

144

8

双期

创新创业实践

18

1

单期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

比例

创新思维能力课程

院级

36

0

2

0

2.4%

通识课程

校级A

36

0

2

0

2.4%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级

288

72

16

4

23.8%

应用创新课程

院级

108

36

6

2

9.5%

专业级

306

630

17

35

61.9%

合计

774

738

43

41

100%

 

 

 


九、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型

层级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修读

方式

开课

学期

学时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理论

实验实训

理论

实验实训

创新思维能力课程

 

 

校级

B1800101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

18

18

1

1

选修

1

2

考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院级

B030210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36

0

2

0

选修

1

2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201

日常生活安全用电

36

0

2

0

选修

1

2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学时学分合计

90

18

5

1

此模块最低学分要求: 2学分

说明:此模块最低学分要求: 2学分

课程类型

层级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修读

方式

开课

学期

学时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理论

实验实训

理论

实验实训

通识课程

校级

B1800202

创业基础课

36

0

2

0

选修

1

2

考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B1800201

就业指导课(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6

0

2

0

选修

2

2

考查

就业指导中心

学时学分合计

72

0

4

0

最低学分要求: 2学分

说明:校级A课程模块需修满2学分。

课程类型

 

层级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修读

方式

开课

学期

学时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理论

实验实训

理论

实验实训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级

B0302305

现代通信原理

72

18

4

1

必修

1

5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304

信号与系统

72

18

4

1

必修

2

5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30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72

18

4

1

必修

2

5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306

数字信号处理

72

18

4

1

必修

2

5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学时学分合计

288

72

16

4

此模块最低学分要求:20学分

 

说明:1.本课程模块是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需修满20学分。

2.课程替换和修读方式详见附录1

 

 

应用创新课程

层级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修读

方式

开课

学期

学时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理论

实验实训

理论

实验实训

院级

B0302405

EDA技术及应用

54

18

3

1

选修

1

4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307

C语言程序设计

72

18

4

1

选修

2

5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09

工程制图

54

18

3

1

选修

2

4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26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54

18

3

1

选修

2

4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25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54

18

3

1

选修

3

4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学时学分小计

288

90

16

5

最低学分要求:  8学分

专业级

B0302411

PLC原理与系统设计

54

18

3

1

选修

1

4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0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54

18

3

1

选修

1

4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12

电磁场与电磁波

54

0

3

0

选修

1

3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07

电子测量技术

54

18

3

1

选修

1

4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20

电子系统设计

0

54

0

3

必修

1

3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15

嵌入式系统

54

18

3

1

选修

2

4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03

自动控制原理

72

18

4

1

必修

2

5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301

电路分析基础

72

18

4

1

选修

2

5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21

专题设计

0

54

0

3

必修

2

3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302

模拟电子技术

72

18

4

1

选修

3

5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303

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

72

18

4

1

选修

3

5

考试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22

毕业实习

0

288

0

16

必修

3

16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23

毕业设计

0

144

0

8

必修

4

8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B0302424

创新创业实践

0

18

0

1

必修

4

1

考查

智能制造学部

学时学分小计

630

720

35

40

最低学分要求: 52学分

说明:1本课程模块需修满52学分。

2课程替换和修读方式详见附录1

3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详见附录2

 

学时学分合计

918

810

51

45

此模块最低学分要求: 60学分

 


十、培养矩阵

(一)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应矩阵(以标注)

 

对应关系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2.1

 

 

毕业要求2.2

 

 

毕业要求2.3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3.1

 

 

毕业要求3.2

 

 

毕业要求3.3

 

 


(二)毕业要求实现矩阵(H代表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高,M为中,L为低)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创业基础课程

H

M

 

 

L

 

 

L

就业指导课

(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H

 

 

 

L

M

M

电路分析基础

 

 

H

L

M

H

L

M

模拟电子技术

 

 

H

L

M

H

L

M

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

 

 

H

L

M

H

L

M

信号与系统

 

 

H

L

M

H

L

M

现代通信原理

 

 

H

L

M

H

L

M

数字信号处理

 

 

H

L

M

H

L

M

EDA技术及应用

 

 

H

L

M

H

L

M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H

L

M

H

L

M

C语言程序设计

 

 

H

L

M

H

L

M

工程制图

 

 

H

L

M

H

L

M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M

 

M

H

L

L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M

 

M

H

L

L

电子测量技术

 

 

M

 

M

H

L

L

自动控制原理

 

 

H

L

M

H

L

M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M

 

M

H

L

M

PLC原理与系统设计

 

 

H

 

M

H

L

L

电磁场与电磁波

 

 

M

 

M

H

L

L

嵌入式系统

 

 

H

L

M

H

L

M

电子系统设计

M

L

H

L

H

L

M

M

专题设计

M

L

H

L

H

L

M

M

毕业实习

M

L

H

L

H

M

M

M

毕业设计

M

L

H

 

H

 

M

M

创新创业实践

L

H

 

 

 

H

M

H

日常生活安全用电

 

L

H

M

M

L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L

H

M

M

L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

L

M

 

 

 

M

L

M


附录1:课程修读方式和替换说明

1.部分课程在单、双期,或不同年级都有开设,学生可自主选择。学生也可以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的相近课程进行替换,但必须经智能制造学部教学与学术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

2.因课程冲突等原因,可申请柔性修读。

3.课程考核方式随选课班级而定,即若所在班级该门课程是考试课,则随班考试;若是考查课,则随班考查。

4.本培养方案从2019年开始执行,培养方案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应用创新课程模块中,若含有专科中已学的相似课程,可及时提交课程学分免修申请,经智能制造学部教学与学术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方可免修及学分替换。

5.由于培养方案的调整,对于2015版培养方案中已改造的课程,只要课程类别、教学内容和要求相同或相近,高年级重修后仍然按照原方案中的原课程名称和学分进行认定;对于已删除的课程可以选修其它课程进行替换或注销该课程。

6.从高年级降到2019级及其以后的学生,课程名称和学分按2019版培养方案执行。

 

 


附件2: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

     本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和科技实践等活动,完成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学分1学分,相应“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详见表1-3

1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学分认定标准

 

建议认定学分

备注

负责人

成员

创新创业项目

参与学校组织的A类学科竞赛项目训练的整个过程(或认真参与选拔赛的完成过程)

 

1.5学分

 

参与学校组织的B类学科竞赛项目训练的整个过程(或认真参与选拔赛的完成过程)

 

1学分

 

参与学校组织的C类学科竞赛项目训练的整个过程(或认真参与选拔赛的完成过程)

 

0.5学分

 

参与本专业组织的校内学科竞赛项目训练的整个过程(或认真参与选拔赛的完成过程)

 

0.5学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5学分

1学分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学分

0.5学分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开展创新实验

 

1学分

 

省科技厅科技创新苗子工程项目

2学分

1学分

 

团中央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大赛项目立项

 

1.5学分

 

团省委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大赛项目立项

 

1学分

 

校级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

1学分

0.5学分

 

挑战杯活动项目

1学分

0.5学分

 

听学术讲座

 

0.2学分/

本项最多可获得1学分

学术交流活动(主讲)

 

0.5学分/

 

创新创业成果

获得学校组织的A类学科竞赛奖项

 

//三等奖分别计学分3/2/1学分

 

获得学校组织的B类学科竞赛奖项

 

//三等奖分别计2/1/0.5学分

 

获得学校组织的C类学科竞赛奖项

 

//三等奖分别计1/0.5/0.25学分

 

获得本专业组织的学科竞赛奖项

 

//三等奖分别计1/0.5/0.25学分

 

分别获得国家级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分别计10/4/2学分

(排名第一)

分别计3/1/ 0.5学分

(排名第二)

 

专利转化

 

6学分

 

成果转化

 

4学分

 

学术论文

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可获得2学分;省级期刊第一作者可获得1学分;普通期刊第一作者可获得0.5学分。

核心期刊第二/三作者分别计1/0.5学分;

省级期刊第二作者可获得学0.5学分;

 

 

获得政府创业补贴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3学分

 

团中央委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大赛获奖

 

//三等奖分别计3/2/1学分

 

团省委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大赛获奖

 

//三等奖分别计2/1/0.5学分

 

在学校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或地方政府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内正在孵化的创业项目

2学分

 

 

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参见表3专业学分认定标准

 

 


2 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学分认定标准

 

第二课堂

活动成果

建议认定学分

备注

大学生艺术节

国家级表彰

3学分

其他由国家、省级政府主管部门举办的文化、艺术、体育等竞赛参照大学生艺术节标准执行

省级表彰

2学分

个人表彰

国家级表彰

1学分

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表彰的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社会实践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个人表彰。

省级表彰

0.5学分

挑战杯课外科

技作品竞赛获

国家级、省级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学分认定分别参照表1中学科竞赛 A 类、B 类标准认定

 

团队表彰

国家级表彰

1学分

省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表彰的先进集体或团队,成员每人可获学分。

省级表彰

0.5学分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

 

认定条件

建议认定学分

说明

参加科技类活动

 

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学分分别计0.5/0.3/0.2学分

参加校级及以上组织的大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和三下乡等科技类活动;省级及以上获奖学分认定参照表2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学分认定标准执行;本项最多可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1分。

 

校级获奖学分计0.3学分

申报创新创业项目

排名一

0.5学分

参与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项目申报但未立项;本项最多可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1分。

排名二

0.3学分

排名三

0.2学分

获得从业资质或专业等级证书

1学分

获得各类正规从业资质或专业等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CAD等级考试等要求二级及以上)。

访学生或交换生

1学分/学年

参加国内外访学生或交换生1年。

实验助理

0.5学分/

担任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训练的实验助理;担任教师科研项目的实验助理;本项最多可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1分。

说明:

1、所有成果不能重复参与学分认定;

2、学分认定范围不限于以上各项,超出该认定范围的,需经智能制造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方可做适度调整;

3、学院在每学期的第18周统一进行一次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统计和备案;

4、每届学生定于第八学期在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进行选课,学分为在读期间认定范围中各项获得的总和,超过1学分(若达到1学分为合格,达到2学分为良好,达到3学分为优秀)按1学分计并录入系统。 


附件3:认定专用表格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表

   

 

   

 

   

 

认定时间

 

支撑材料份数

 

认定学分数

 

认定原因:

 

 

 

 

认定教师意见

                                         

              签字:

                            

学院领导意见

              签字:

                             

备注:

 

 

说明:此学分认定表在学生达到某项学分认定标准时使用,并提供认定学分的支撑材料,签字盖章后由学生自行保管,在毕业前凭表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的统计和最终学分认定依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学分替换认定表

 

 

   

 

 

 

申请时间

 

现课程名

 

被替换课程名

 

申请学分

替换原因

 

 

 

 

 

 

智能制造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结果

认定结论:

 

 

 

 

教学指导委员会组长签章:

                              

教务处

审核意见

 

                    

 

 

 

CopyRight ©2024 宜宾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